漸凍症 │ 致命「漸凍症」治療現新曙光、人工智能有助加快藥物研發!

漸凍症 │ 前幾年流行的「冰桶挑戰」(Ice Bucket Challenge)熱潮令漸凍症近年廣受社會關注。漸凍症的全名為「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屬於運動神經元疾病(Motor Neuron Disease,簡稱MND )的其中一種,與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相似。漸凍症會導致患者中樞神經系統的上、下運動神經元在短短數年間凋亡,使患者出現肌肉萎縮、四肢癱瘓、無法言語、無法進食吞嚥、甚至無法自主呼吸,猶如植物人,但患者意識及思維卻仍然正常。

責任編輯:野原椅零@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Insilico Medicine

漸凍症 │為致命絕症「漸凍症」找到良方

科研企業陸續引入人工智能(AI)驅動的藥物研發公司,英矽智能(Insilico Medicine)宣布成功利用其專利人工智能靶點發現平台 PandaOmicsTM ,發現多個針對致命絕症「漸凍症」的潛在治療靶點。研究由英矽智能香港團隊與史上最大型及全面的漸凍症研究項目團隊 Answer ALS合作完成,結果已於 6 月 28 日出版的《衰老神經科學前沿》 (Frontiers in Aging Neuroscience)雜誌上發表。

英矽智能(Insilico Medicine)與 PandaOmicsTM合作

香港科技園公司夥伴企業英矽智能(Insilico Medicine)香港團隊表示,已透過實驗證實,透過旗下AI平台發現的28個靶點中,有18個(64%)能中度或強烈改善漸凍症的神經退化症狀,有望為「漸凍症」找出治療新方向。

漸凍症 │人工智能可加快藥物研發前期

英矽智能香港區負責人潘穎博士解釋:「人工智能可以大大加快藥物研發前期階段,由發現靶點到進入臨床階段可以由5至6年縮短至30個月內。」
英矽智能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Alex Zhavoronkov博士(後)、英矽智能香港區負責人潘穎博士(前中)、香港科技園公司轉化研發所高級總監劉思雅博士(前右四)與主導這項漸凍症研究的英矽智能香港團隊

英矽智能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 Alex Zhavoronkov 博士表示:「這項合作研究的成果證明,將人類智能和人工智能相結合,可以讓我們在那些具有極大臨床需求的疾病獲得突破,發掘新靶點。這項研究僅為開始。」英矽智能香港區負責人潘穎博士指出,目前已獲批的漸凍症治療藥物只能延緩部分症狀,卻未能阻止機能喪失,因此漸凍症仍屬無法治癒的絕症,患者從確診起計僅有2至5年的平均預期壽命。潘穎博士解釋道:

「人工智能可以大大加快藥物研發前期階段,由發現靶點到進入臨床階段可以由 5 至 6 年縮短至 30 個月內。」

關於英矽智能

英矽智能是一家由端到端人工智能(AI)驅動的臨床階段藥物研發公司,通過下一代人工智能系統連接生物學、化學和臨床試驗分析,利用深度生成模型、強化學習、轉換模型等現代機器學習技術,構建強大且高效的人工智能藥物研發平台,識別全新靶點並生成具有特定屬性的全新分子結構。英矽智能聚焦癌症、纖維化、免疫、中樞神經系統、老齡化疾病等未被滿足醫療需求領域,推進並加速創新藥物研發。

您可能也會喜歡…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